/ 博客相关 / 17浏览

对nginx配置目录的认识

文章目录
  • 1. nginx.conf 配置结构详解
  • 2. 目录配置修改
  • 1. nginx.conf 配置结构详解

    1.1. 第一部分:全局块

    从配置文件开始到 events 块之间的内容,主要会设置一些影响 nginx 服务器整体运行的配置指令。
    主要包括配置运行 Nginx 服务器的用户(组)、允许生成的 worker process 数,进程 PID 存放路径、日志存放路径和类型以及配置文件的引入等。

    1.2. 第二部分:events 块

    events 块设计的指令主要影响 Nginx 服务器与用户的网络连接。(这部分的配置对 Nginx 的性能影响较大,在实际中应该灵活配置)
    常用的设置包括是否开启对多 work process 下的网络连接进行序列化,是否允许同时接收多个网络连接,选取哪种事件驱动模型来处理连接请求,每个 work process 可以同时支持的最大连接数等。

    1.3. 第三部分:http 块

    http 块是 Nginx 服务器配置中最频繁的部分,代理、缓存和日志定义等绝大多数功能和第三方模块的配置都在这里。需要注意的是:http 块也可以包括 http全局块、server块

    1) http 全局块

    http 全局块配置的指令包括文件引入、MIME-TYPE 定义、日志自定义、连接超时时间、单链接请求数上限等。

    2) server 块

    server 块和虚拟主机有密切关系的,虚拟主机从用户角度看,和一台独立的硬件主机是完全一样的,该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节省互联网服务器硬件成本。

    每个 http 块可以包括多个 server 块,而每个 server 块就相当于一个虚拟主机。
    每个 server 块也分为 server全局块,以及可以同时包含多个 location块

    • server 全局块
      最常见的配置是本虚拟机主机的监听配置和本虚拟主机的名称或 IP 配置。
    • location 块
      一个 server 块可以配置多个 location 块。
      location 块的主要作用是基于 Nginx 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字符串(例如:server_name:port/uri_string),对虚拟主机名称之外的字符串进行匹配(url 中的路径部分),对特定的请求进行处理。地址定向、数据缓存和应答控制等功能,还有许多第三方模块的配置也在这里进行。

    2. 目录配置修改

    今天在另一台机器上安装了 nginx环境也是 debian10,采用 apt install nginx 形式安装,结果安装之后的路径与先前安装的不一样,其结构目录如下。

    /etc/nginx
    ├── conf.d
    ├── modules-available
    ├── modules-enabled
    ├── sites-available
    ├── sites-enabled
    └── snippets

    与之前相比主要在 nginx.conf 的配置上有点不同,在当前的机器上,nginx.conf 工作文件 http 块中不包含相应的 server 块,而是采用 include 方式外部导入,如下所示。

    ##
    # Virtual Host Configs
    ##
    include /etc/nginx/conf .d/* .conf ; 
    include /etc/nginx/sites-enabled/*;

    这样子就不能在这里修改相应的 server 参数,而是要去这两个文件夹内修改。即

    •  /etc/nginx/conf.d 中加载以 .conf 结尾的配置文件
    •  /etc/nginx/sites-enabled 中加载任何名称的配置文件

    conf.d 目录理解为扩展配置文件,用户配置文件
    sites-available 目录理解为配置虚拟主机(nginx 支持多个虚拟主机,sites-enabled(存放软链接,指向 sites-available 中的配置文件,nginx 加载 sites-enabled 下的配置,作为虚拟主机) 和 sites-available(存放配置文件,代表多个虚拟主机的配置))。

    我本人由于是只在主机上搭建了博客,所以是注释了 include /etc/nginx/sites-enabled/; 命令,这样就是只读取了 include /etc/nginx/conf.d/.conf; 中的配置文件。

    这里可能没有default.conf 文件,需要我们自己定义,相应的其初始结构如下。

    server {
        listen       80;
        server_name  localhost;
    
    
        #charset koi8-r;
        #access_log  /var/log/nginx/host.access.log  main;
    
        location /mystatus {
            stub_status;
        }
    
        location / {
            root   /usr/share/nginx/html;
            index  index.html index.htm;
        }
    
    
        #error_page  404              /404.html;
    
    
        # redirect server error pages to the static page /50x.html
        #
        error_page   500 502 503 504  404 /50x.html;
        # 修改404 状态码的对应的指向的访问目录,修改后需重启服务器。
        location = /50x.html {
            root   /usr/share/nginx/html;
        }
    
    
        # proxy the PHP scripts to Apache listening on 127.0.0.1:80
        #
        #location ~ \.php$ {
        #    proxy_pass   http://127.0.0.1;
        #}
    
    
        # pass the PHP scripts to FastCGI server listening on 127.0.0.1:9000
        #
        #location ~ \.php$ {
        #    root           html;
        #    fastcgi_pass   127.0.0.1:9000;
        #    fastcgi_index  index.php;
        #   fastcgi_param  SCRIPT_FILENAME  /scripts$fastcgi_script_name;
        #    include        fastcgi_params;
        #}
    
    
        # deny access to .htaccess files, if Apache's document root
        # concurs with nginx's one
        #
        #location ~ /\.ht {
        #    deny  all;
        #}
    }

    其最终效果也是等价的,相当于是把主配置文件拆成两部分,便于更改 server 块内容。

    更新于

    0

    1. 感谢阅读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